婚姻和房子,都是永遠也寫不盡的小說題材。這是兩個人的事情,也是兩個家族的事情。這些事情似乎是在不斷地重復,卻又滲透著時代的新意。
5月20日,貝殼找房發(fā)布《2020婚房消費調查報告》(以下簡稱),對“租房結婚”、“成本支付”、“產權歸屬”等熱點話題展開調查。 在受訪人群中,正處于適婚年齡的90后占比超60%,因此,調查結果更符合當下的婚房消費觀。
貝殼研究院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年輕人越來越難接受租房結婚,女生比男生的接受度更低。如果女生婚前購房,對男生有房的要求也會更高。在婚房購置上,做婆婆的壓力是丈母娘的4倍,同時,過半被調研者認為,房產證上要寫上夫妻雙方的姓名。
拒絕租房結婚,95后成分水嶺
男生更接受租房,但婚房照買不誤
95后是在優(yōu)渥物質條件下成長起來的一代,他們是父輩口中擁有“最好的生活水準、最沒有生活壓力”的一群人。他們思維活躍,喜歡調侃自黑,但表面上嘻嘻哈哈的他們,卻對婚姻和伴侶有著更高的要求。《報告》顯示,56%的95后拒絕租房結婚,而對于70、80后,甚至只比95后年長幾歲的90后,接受仍是主流,即使越年輕越排斥租房結婚是趨勢。
95后的態(tài)度絕非只是源于追求物質的虛榮心,“如果結婚會降低兩個人原本的生活水平,我寧愿單著”才是他們的心聲。在他們眼中,錢換不來愛情,愛情也換不來錢。失去經濟基礎的戀愛必然充滿窘迫和委曲求全,他們以成年人的理智和成熟,去追求錢所帶來的安全感和自由,維持著愛情的平等與體面,更是對彼此情感與生活的負責。
除了年齡差異,男女對租房結婚的態(tài)度也存在分歧。傳統(tǒng)觀念里,婚房多由男方提供。于是,隨著越來越大的購房壓力,尤其北上廣深,有的家庭要掏空6個錢包才夠買一套房,男生更傾向于租房結婚!秷蟾妗凤@示,六成男生接受租房結婚,而女生只有四成。女生拒絕的主要原因在于有房才有安全感,有家才叫嫁。一間不必在夏天共用浴室、餐時共用廚房、夜晚壓低聲線的房子,至少讓女生在面對瑣碎的婚姻時不必腹背受敵。
基于此,請男同胞們在表態(tài)時三思。當你對女生說可以接受租房結婚的時候,或許就被pass掉了。在女生看來:“我可以跟你一起吃苦,但我不是只配跟你一起吃苦。我能接受你現(xiàn)在沒錢,租房結婚,但我不能接受你沒錢還理所當然的態(tài)度!辈贿^,小仙女們也不要擔心男生真的會租房娶你,他們不過是口嫌體直罷了!秷蟾妗分,只有6%的男生表示不會準備婚房,比女生還低2個百分點。
男生:我有房,你隨意!
女生:我有房,你好意思隨意?
女生敢表態(tài),因為她們的確有這個資本。如果說,過去是女人在助推男人買房,那么現(xiàn)在,她們則已經成為這個經濟行為的獨立參與者。貝殼研究院曾在《2018城市居住報告》中提到,無論是一線還是二線,女性購房者占比都呈增加態(tài)勢。雖然從整體來看,男生仍然是購房主力,但差距已經越來越小,深圳、成都、重慶、長沙的女性購房者已經超過一半。“這些買房的單身女性大多是受過高等教育的,她們的經濟實力、買房眼光,都很不錯!庇薪浖o人這樣說。
有文章說,女性婚前買房,在男權眼里是減分項。因為“它提高了女人在兩性談判桌上的籌碼,讓女人在男權社會里不再無路可退,更有底氣拒絕男性的種種不平等條約,她們擁有了自己的領地走向獨立自主!彪m然把有房的女生當成洪水猛獸有些夸張,但不可否認,房子讓女生更有底氣。對女生而言,房子正如華為自研芯片的意義——“我可以不用,但我不能沒有”。
《報告》中還發(fā)現(xiàn)了一些有意思的現(xiàn)象。比如,有房的人會要求另一半也要有房嗎?結果是,男生表示不需要女生有房的占比最高,達到36%;而女生則恰恰相反,37%要求男生也得有房。相似的比例,相反的態(tài)度,意味著有多少男房主放女生一馬,就有多少女房主對男生提出了高標準嚴要求,女生看似更喜歡“勢均力敵”的愛情。
另外一題,你愛的人沒有房,愛你的人有房,你又會做何選擇?
對于男生,這就是一道關于愛情和面包的選擇題。《報告》中,選擇前者的占54%,愛情以微弱的優(yōu)勢戰(zhàn)勝了面包。反觀女生,72%的人選擇了后者。但這并不意味著女生更“世俗”,只是更清楚自己要什么。除了“有房”這一點,更重要的是女生在“我愛的人”和“愛我的人”中,更傾向后者,F(xiàn)代女性不再是瓊瑤劇中為愛走天涯的女主,而是更愿意找一個對自己好的人,在被愛的溫暖中感受愛情的濃度,而不是靠追愛的勇氣彰顯愛情的熾烈。
95%贊成為兒女準備婚房
婆婆壓力是丈母娘4倍
對于婚房的態(tài)度,折射了一個社會的心態(tài)。在研究中美家庭文化差異,婚房就是個最好的標的。在美國,兒女成年后便獨立自主,婚后支出更是夫妻共同負擔,沒有向父母索取財物,更沒有要求父母買婚房的。
而在中國家庭傳承中,給子女新置備婚房是父母的責任,特別是在有男孩的家里和獨生子女家庭,尤為明顯。調研結果便證明了這一點,在1500份問卷中,僅有4.8%的人認為不用為兒女準備婚房。
是的,扶上馬,送一程,婚房應該由父母落實觀念根深蒂固。同樣,調查結果顯示婚房要求的“兒女有別”。俗語道,兒子是“建設銀行”,女兒是“招商銀行”,受訪人群認為“有兒子的父母,需要準備婚房”的占比,最高達到33%;選擇“有女兒的需要準備婚房”的占比,僅為9%。
可以說,嫁娶差異并未隨著時代發(fā)展而顛覆,在輿論傾向上,做婆婆的婚房壓力將近是丈母娘的4倍!胺績r都是丈母娘炒起來的”——社交上媒體上熱搜話題,毫不夸張地暴露了丈母娘在買房這件事兒上的影響力。
與父母同住,兒女態(tài)度差異大
但都更愿意與對方父母同住
婚房另外一個焦點話題,便是在房產證上寫誰的名字。這一不可回避的問題處理不好,會讓無數(shù)戀人決裂,會引發(fā)長達十多年的“戰(zhàn)爭”。
貝殼研究院此次調查顯示,大多數(shù)人認為既然是夫妻,房產證上有你的一半,也有我的一半!安还苷l出錢,房產證上都要寫上夫妻雙方的姓名”,這一選項占比最高達到53%,而在不同年齡段中,75后意愿最強烈占比72%。
除了雙方名字的主流認知,另有34%的人贊同“誰出錢寫誰名字”。 當然,還有將近10%的主張“不管誰出錢、只寫女生名字”,僅有3%的人主張“不管誰出錢、只寫男生名字”。
同樣,在婚后是否與父母同住的問題上,兒子們和女兒們的態(tài)度也大相徑庭。
貝殼研究院調查結果顯示,男生能接受和雙方父母同住的最多,占比36%;而女生拒絕跟任何一方父母同住的最多,占比也是36%。另一個讓人意外的結果是,與跟自己父母同住相比,無論男女都更傾向和對方父母同住,選擇“和對方父母同住”的均高于“和自己父母同住”。
結語
雖然婚房購置是否順遂,關系到兩個“家庭”的融合與未來,婚房消費觀的調查,也給人們未來決策提供了些許依據(jù)。但其實婚姻也好,房子也好,只不過是為愛找到一個家,讓愛不再漂泊!凹沂且婚g可以遮風擋雨的房子,一盞永遠為你守候的燈光,一個充滿煙火氣息的廚房,一張擺滿愛人親手做的飯菜的餐桌”,除了房子,更有溫度的是后面的燈光、廚房和餐桌。有愛的婚姻才幸福,有愛的房子才是家。